丁玉龙,男,中共党员,1956年10月出生,1990年6月入党,承德市承德县六沟镇郝季沟村村民。

  丁玉龙同志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农民党员,通过自身不懈努力,从一名普通煤矿工人发展成为了拥有上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。致富后,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,倾注所有,把敬老、爱老、为老人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,自建养老院,免费赡养家乡留守老人,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甘于奉献、为民服务的风采和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,成为了承德市全体党员竞相学习的楷模。2012年以来,他先后被评为全省“学习雷锋善行河北先进人物”、“河北省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”、第三届全省优秀志愿者,承德市“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感动承德十大新闻人物”、“承德市首届最美承德人”、“承德十大广播电视新闻人物”。

  是党员就要敢于吃苦创业。丁玉龙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,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特殊时期,从小就养成了朴实、肯于吃苦的习惯。为了补贴家用,他16岁就到黑龙江省七台河矿区做了一名矿工,并凭着工作踏实、虚心好学,很快成长为了矿区的技术骨干,并光荣的加入到了党组织。“贫穷不是合格党员的属性,作为党员必须要敢于创业”,这是他看到改革开放,一些人借助党的政策致富后对自己提出的要求。为此,他向亲戚朋友借钱做过多种尝试:卖过冰激凌、摆过地摊、开过食杂店,慢慢的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,也积累了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。1996年,他又抓住机遇,投入多年积蓄,大胆承包了单位转包的煤矿,并坚持诚信经营、依法经营,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,成为了拥上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。

  是党员就要懂得感恩回报。丁玉龙富了,但是他始终认准了一个理,那就是“钱不仅仅是个人努力挣的,更是党的好政策给的,人不能忘本,党员更不能忘本”。在黑龙江省七台河矿区的时候,无论是身边的亲友还是矿工,甚至是不认识的陌生人,只要是有困难找到他,不管是出钱、出物、出力,他都会主动帮一把。2008年回老家探亲时,当他看到贫困的郝季沟村人为了改善生活条件,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,而年龄大、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无人照顾的情况,心里有了针扎般的疼。“作为一名党员,作为郝季沟的儿子,我该做点儿什么?”,经过思想斗争,他向妻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“我要把那些老人养起来”。2009年秋,他把生意交给了儿子打理,义无反顾的回家乡建养老院。当听说这件事后,乡亲们不相信,七嘴八舌的说闲话,有的说他有私心就是为了占地,有的说他自掏腰包给人养老就是个傻子,有的说他为面子装好人长不了。面对质疑,丁玉龙没有退缩,为了不占耕地,他把院址选在村里的荒坡上;为了尽快施工,他没日没夜地画建设图纸、做资金预算。当妻子看到要投入几百万元的时候,含着眼泪问他:“咱家活钱儿不多,还得看人白眼,你图个啥?”含着委屈、顶着压力,经过紧张筹建,2010年10月,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、总投资560万元的“玉龙山庄幸福家园”养老院正式建成投入使用,先后有51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入住安度晚年。

  是党员就要真心践行甘于奉献的誓言。“入住的每一名老人都是我的父母,我就是他们的儿子”,丁玉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。为了把老人伺候好,除自己和妻子承担了浇花、喂鱼、做饭、烧锅炉等服务工作外,他还招聘了4名个人专职搞服务。为了让老人们吃的好,考虑到年龄大、牙齿不好等因素,他给厨房定了规矩:主食顿顿饭要有粥,副食每餐要有一个炖菜,比如白菜粉炖肉、排骨炖豆角、豆腐胡萝卜肉……一周不能有重样儿。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,实现老有所乐,他带着老人搞文体活动,自己不会的就现学现教,在他的带动下,老人们改变原来“仨饱一倒”的生活习惯,现在清早做做健身操、上午看看戏剧光碟、下午玩玩儿麻将、晚上扭扭大秧歌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为了怕身体不便的老人闷,他就安排特别护理。82岁的于秀文老人有脑血栓后遗症,行动不便,丁玉龙就特意把老人安排到一层自己办公室的隔壁,有事时,保证随叫随到,没事时,就到老人屋里陪着唠嗑。3年来,先后有5位老人在“幸福家园”走完了人生的最后道路,丁玉龙都以孝子的身份为他们送终。76岁的田素芝逢人就说:“玉龙比我们的亲生儿女都孝顺,老了老了遇到他是我们的福啊!”在“幸福家园”,老人们从入住到离世不用花一分钱,但一年下来,丁玉龙却要为这个“家”花50多万元。为了保证养老院良性运转,他按每年50万元的标准,提前预留了1000万元资金作为“幸福家园”20年的办园经费,既解决了老人们的顾虑,也打破了乡亲们的疑虑。

  是党员就要履行党组织交给的任务。 “党组织就是党员的家,啥时候都不能忘”。看到“幸福家园”有了7名党员,为方便过组织生活,2013年7月,丁玉龙主动找到镇党委及时成立了党组织,他当选了党支部书记。为了履行好责任,让党员真正发挥作用,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给老人们,他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,和老党员沟通思想、听建议。特别是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他和老党员们一起学习,一起交流心得,带头查找自身不足,并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,组织每名党员联系7名非党老人,宣传党的政策、带头改变陋习,共建美好家园。为此,他把村里闲置的15亩荒山利用起来,筹建了“幸福农场”,鼓励老人们上山栽果树、种蔬菜、养家禽,既锻炼身体,也能吃上新鲜的副食,更能让老人们体味到劳动的快乐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幸福观。目前,“幸福家园”其乐融融,每名党员甚至每位老人都成为该村党的政策的宣传员。

网站简介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监督我们 | 举报平台